Macbook Air系统盘扩容——“挂尿袋”实战记录

2025-11-01T19:06:00

背景

硬盘太小了之后,偶尔会导致DisplayLink直接封禁我的外接显示器。

其次,还会导致很多后台程序莫名其妙的自己自杀。

最次,很多时候我想尝鲜的软件,或者说不常用的软件就不能留在电脑里,或者直接不下载了。

方案确认

先去网上看了一通种草,发现了几种做法:

散装方案:雷电4线材+雷电4硬盘盒(一般是ACASIS牌)+通用NVME M.2 SSD。

半成品方案:USB线材+成品移动固态,自己组合到一起。


成品方案:专门为Macbook扩展定制的形态,细长长一条,可以粘在笔记本D面,作笔记本增高架用。但是没有任何大品牌参与这个市场,都是小商家、杂牌子在做,我看差评也不少,信不过。

考虑到:

  • Macbook Air自身内置硬盘的读写速度并不高,用起来也没什么问题;
  • 况且外接硬盘盒子相比移动固态来说精致感不足,且硬盘盒子也没什么大品牌做;
  • 而且我喜欢的那根海备思尿袋专用双弯头线,也只有40Gbps速率

——我最终选了方案3,直接致钛移动固态走起。

趁着双十一入手了固态和数据线,以及老爆科技的磁吸补丁——说来也巧,老爆家刚好有一款非常合适的,让我见猎心喜。

  • 固态的尺寸:80.4mm × 47.3mm
  • 磁贴的尺寸:80.0mm × 45.8mm

可以说是严丝合缝。贴上之后确实也是完全匹配。

引磁贴就用的普通的有漆铁环——老爆家的塑料引磁贴价格高昂,最便宜的无漆铁环又容易破坏笔记本漆面,折中了一下采用此方案。

初步固定后的效果如图↓,发现这样打不开屏幕,后续又调整了引磁贴的位置。

安装系统

回到总装之前啊,我是先敞着笔记本、插着电源、插着移动固态,完成的以下工作。我的机型是13英寸M3芯片Macbook Air。以下仅作步骤记录,供同机型用户学习讨论:

免责声明:以下全部操作,严格参考了苹果官网的文章《在外置储存设备上安装 macOS,并将其用作启动磁盘》《如何重新安装 macOS》的指导,以下内容仅作参考,若操作过程出现了电脑和硬盘的故障等问题,本文作者概不负责。

第一步,彻底关机。关机前我对系统做了Time Machine备份,因为在这个时候我还以为新硬盘的内容需要靠Time Machine做恢复——实际上用不到。

第二步,按住TouchID,直到进入“启动助手”界面。选择右侧的选项(没有留下图片),然后输入电脑管理员的密码,进入到“macOS恢复”菜单。

第三步,(可选)进入“磁盘工具”,将外界磁盘接入,格式化成APFS制式。**备注:我的外接磁盘买回来的时候提前格式化成了APFS制式,所以实际执行的时候这一步我是省略的。

第四步,回到“macOS恢复”菜单,选择“重新安装macOS”,在之后出现的界面中,选择我的外接磁盘,一路点击继续。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个3小时50多分钟的倒计时,实际上跑起来并不需要如此缓慢,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就已经跑完进度条,开始自动重启了。

我印象中,是不需要自己手动选择外置固态作为启动磁盘的,电脑自己就处理了。

第五步,选择如何配置这台电脑——此时我们发现,可以选择“从其他Mac、时间机器导入”的选项。进去之后,不用插上时间机器的硬盘,直接就能看到电脑内置的硬盘。我们选择内置硬盘,一直下一步,就可以把内置硬盘里面所有的数据全都原样拷贝到外置固态中了。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倒计时,我的400多GB内容,大约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就拷贝完成了。好像还会再重启,记不清了。

第六步,进入OOBE(初次开箱流程)。这时候,电脑会要求你登录Apple ID,配置“查找我的Mac”,录入“TouchID”等步骤。我在这里踩了坑:我登录Apple ID的界面总是loading,不得已点击跳过,然后开启查找的界面也是卡住了。就很奇怪。总之不断点击下一步,先把这两个环节跳过去了。录入TouchID之后,就会是一个漫长的初次进入桌面的过程,这个等待需要很久,我猜测是macOS正在对这个“新人”的所有程序进行一个验证过程——等你进入桌面,依然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小对话框,告诉你“正在验证xxxx.app”。

这时候我发现,我进来了,为什么上不去网啊?然后我就发现,“网络调试工具”没开。开开就好了。

这里我后知后觉的意识到,可能是我关机前,“网络调试工具”还接管了电脑网络,导致后续OOBE时的网络障碍。您可引以为戒,虽然我不确定是不是这样,但关机前先取消系统代理成本也不高,值得一试。

现在看到2T的系统盘空间,再也不捉襟见肘了,什么叫豪气啊(撑腰)。

到这里,整个安装系统的过程就结束了,我们可以发现,一切就像最初那样,跟用内置硬盘启动是完全没区别,界面上的一切都很熟悉——除了一些“启动项目”需要重新设置一下,例如Ice、Input Source Pro等等。

(说到这里,插个预告:年底会更新我的《macOS应用软件推荐-2025》,您可在我博客或公众号看到。)

此时观察一下我们的启动盘,已经变成了外置磁盘。

一些注意事项

正式使用之后,你会发现一个问题:为什么我在Spotlight里面搜一个App,能搜到两个?

我验证了一下,这是因为Spotlight把内置硬盘和外置固态里面两套/Applications的应用程序全给index了。

跟ChatGPT聊了一下,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策略:

  1. 让Spotlight不要再索引内置硬盘。这个是很无痛的方案,小白可以采用这种。
  2. 格式化内置硬盘。这个是很痛的方案,小白不要采用这个。
  3. 防止自动挂载内置硬盘。这个也比较无痛,但是你会失去内置硬盘的日常访问权,相当于电脑少了一块存储空间。

我个人选择了第3种策略——内置硬盘不再自动挂载,相当于我电脑日常使用的时候就只用外置固态作为唯一硬盘。这样对电脑、对我来说都是最省脑子的选择。而且内置硬盘那512G的内容都满了,留着也存不了什么东西。况且我还想保持它原样不动——之后如果外置固态翻车,我直接就无痛切回内置硬盘了。

前两个策略的具体的操作方案,此处略去不讲。我记录一下第三种策略的操作步骤:

  1. 分别获取内置 Data 卷、Macintosh HD 卷的 UUID

    diskutil info "Data" | grep "Volume UUID"
    diskutil info "Macintosh HD" | grep "Volume UUID"

    可以看到类似的输出,并复制值

    Volume UUID: 12345678-ABCD-1234-ABCD-1234567890AB
    Volume UUID: 12345678-ABCD-1234-ABCD-1234567890AB
  2. 编辑 /etc/fstab 文件

    sudo vifs
  3. 在文件最后添加两行内容(用上面查到的2条UUID替换):

    UUID=12345678-ABCD-1234-ABCD-1234567890AB none apfs noauto
    UUID=12345678-ABCD-1234-ABCD-1234567890AB none apfs noauto
  4. 保存并退出编辑界面,重启电脑,即可看到效果

完成以上步骤以后,你就发现访达里面就只有你的外置固态了,内置硬盘不再自动挂载。此时,Spotlight也会更新自己的索引,再次搜索App,不再出现两个结果的情况。

结语

就我目前看来,除了刚刚安装好后的第一次启动,电脑会显得比较卡顿之外,基本上感受不到和内置硬盘的速度差别。这个方案属实是性价比拉满了。

但这个方案也并不完美,您执行之前多评估,不打无准备之仗:

  1. 通过USB线链接硬盘,一定要小心使用,开机过程中如果松开了链接,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。建议如果要把电脑收到包里的时候,像使用Windows电脑一样——先关机再收纳吧!
  2. 外置硬盘默认会显示在macOS的桌面上,我们的启动盘也不例外——好在启动盘是无法unmount的,不会有用着用着把启动盘软踢走的问题。我也尝试,把启动盘(via外置固态)从桌面上隐藏。但是没办法,外置硬盘的显示与否是一刀切,没法单独隐藏启动盘,此后就只能暂时忍耐了。
  3. 对Air系列电脑来说,magsafe、usb-c、usb-c三个口紧紧相依,受限于需要在开盖情况下依然使用外接固态,固态必须固定在A面,因而弯头线只能从c朝着mag方向弯。这样,不可避免的会遮挡一个C口或遮挡一个magsafe口。如果你是将笔记本盒盖使用,用作主机的话,则可以将硬盘磁吸在笔记本D面,并让弯头从mag朝c方向弯,插在末端c口,此时不会有遮挡情况。

谢谢您的阅读!

当前页面是本站的「Baidu MIP」版。发表评论请点击:完整版 »